从钱学森世纪之问到任正非命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来源:武汉小梅花学校 2019-08-01
从钱学森世纪之问到任正非命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
——任正非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 , 言谈间最关注的是教育,这位企业家毫不掩饰自己深重的忧虑。他这样问:“我们有几个人在认真读书?博士论文真知灼见有多少?”
其实早在2005年,钱学森就问到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一问直击中国教育百年来的痛点。
一个科学家,一个企业家,他们都在表达:我们要重视教育,我们需要更多的学生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学问。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曾引用爱因斯坦的三句话来回应钱学森之问:
“
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的好奇。
在科学的殿堂里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探索科学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智力上的快感,有的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他们对建设科学殿堂有过很大的甚至是主要的贡献。但是科学殿堂的根基是靠另一种人而存在。他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象,他们每天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
”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十年磨一剑,破鞘天下惊
当今社会,高考几乎是全民信仰,但同时也是全民梦魇。但是改革脚步蹒跚,无数学生终身学习的内驱力在题海和试卷中被消磨殆尽。
当我们说提高教育的时候,要问的是,我们在以怎样的方式培养人?我们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教育能否鼓励那些奇思异想,注重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我们的教育者能否以一种现代的理念、思维和面向未来的精神去培养孩子......
这也是华一双师专家团持续探索的问题.....
华师大一附中特级教师、原党委书记、副校长、数学奥林匹克主教练余世平,中央教科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专家尹邓安教授联合来自北师大、华中师大校友以及华一系教育精英组成华一双师专家团,进行《减负增效教育研究》的科研课题,通过多年持续不断总结研究全国先进的教学模式,如北京八中少儿班、西安交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华师一附中......最终推出“减负增效”教育模式。
“减负增效”教育模式在武汉实践多年,帮助中等生实现中考冒尖,“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培养的学生被西安交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以及武汉各大名高录取,改变了许多学生的命运,让他们看到了另一条出路,另一种可能。
从实验班“点”的开展到一所学校“面”的铺开,华一双师专家团希望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能惠及更多学生、更多家庭,亦希望用行动来回答钱学森的“世纪之问”!
正如原华师大一附中特级教师,原党委书记,副校长,现武汉小梅花艺术学校余世平校长所言:
“90%的学生潜力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后天的环境不同,才发展各异。好的老师对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影响极大。”
“目前推行的这套方法也是在华师一附中施行的,教育部的“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在华师一附中作为试点开展,现在我们希望把这种方法推广到武汉小梅花学校。
武汉小梅花学校战略性引进华一双师专家团“减负增效”教育模式,实行滚动教学、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减负增效,找到适合每一位学生成长的跑道,为不同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学习节奏的学生设计有过程、有体验、有思维的学习路径。
目前迎来报名高峰期......在周末的游园活动中,很多家长提出希望孩子能提前尝试“减负增效”实验班培养模式,校领导决定在暑期推出“减负增效”实验班体验活动,在全国各地招募中小学挑战者,10天习得改变一生的高效学习法!